近日,煙臺打撈局碼頭,120米混合氣BOUNCE潛水系統(tǒng)的組裝、調試正在緊張進行中。這是煙臺打撈局以科技為先導,向深海、遠海邁進的實際行動。
近年來,煙臺打撈局緊跟國家交通強國、海洋強國、海運強國戰(zhàn)略,充分發(fā)揮科技創(chuàng)新的核心引領作用,積極走向深海遠海,加快向高質量、高效率、高活力發(fā)展轉型。如今,重視科技和人才的氛圍愈發(fā)濃厚,科技研發(fā)對打撈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牽引作用越來越顯著,也成就了一支樂于奉獻、勇于擔當、“關鍵時刻發(fā)揮關鍵作用”的專業(yè)打撈隊伍。
大步跨入大深度飽和潛水行列
“這可是幾代救撈人的夙愿啊,現在終于達成了!”指著正在安裝的BOUNCE潛水系統(tǒng)成套設備,煙臺打撈局退休干部戚明興奮地對記者說。
過去,煙臺打撈局的打撈任務主要在水深較淺的渤海灣海域,因此,潛水打撈作業(yè)局限在空氣常規(guī)潛水60米深度范圍之內。近年來,國家“一帶一路”建設、海洋強國、海運強國重大戰(zhàn)略的加快實施,以及專項特殊任務和海上維權行動的逐步開展,對應急搶險救撈能力和應急服務保障能力提出了新要求,急需深海、遠海打撈能力與之相匹配。
特別是2010年5月,香港籍貨輪“世紀之光”在威海成山頭海域沉沒,當65米沉沒水深超出空氣常規(guī)潛水規(guī)范要求的深度,而只能望洋興嘆之時,煙臺打撈人感受到了極大的震撼。
“作為專業(yè)打撈隊伍,我們必須提升大深度潛水打撈能力,才能有效履責,不辱使命,這是為國家儲備能力!”煙臺打撈局局長楊曉仁堅定地表示。
據介紹,我國空氣常規(guī)潛水規(guī)范要求不得超過60米水深,再往深只能用氦氧混合氣常規(guī)潛水或者飽和潛水。氦氧混合氣常規(guī)潛水的深度多限制在120米以淺,而飽和潛水目前國際上最大實潛至534米。非飽和潛水盡管能到達一定深度,但潛水員只是海底的匆匆過客,每下潛一次需要大量時間減壓,十分影響工作效率。飽和潛水作為人類潛水技術的重大突破,不僅工作效率高,而且安全性好,是目前世界上大深度荷壓潛水的唯一技術。
煙臺打撈局必須邁入飽和潛水行列!
記者了解到,2014年煙臺打撈局新領導班子上任后,面對肩負的使命和事業(yè)發(fā)展需要,毅然決定開展混合氣潛水研究,購進深潛水設備,培養(yǎng)潛水員,從混合氣潛水向飽和潛水過渡。
然而,要發(fā)展飽和潛水談何容易?這種技術源于國外,投入大,但幾乎沒有收益。煙臺打撈局沒有這種尖端技術的基礎,如何成功?
責任當肩、敢于當先、決心堅定、組織有力是煙臺打撈局這幾年技術創(chuàng)新、工藝創(chuàng)新歷程的經驗總結和真實寫照。混合氣潛水、飽和潛水是高風險項目,特別是在生命支持與保障方面,沒有專門的醫(yī)學專業(yè),既無引進的可能又無可搭載的平臺,只能靠自身的專業(yè)能力去研發(fā)、開發(fā)。通過探索,煙臺打撈局的大深度潛水技術不斷筑牢、增厚,大深度潛水作業(yè)取得連續(xù)突破:2015年“碧海行動”,在老鐵山水道首次實施了72米混合氣實潛作業(yè)并獲成功;2016年,采用混合氣潛水成功完成四川廣元白龍湖69米深水搜救和浙江臺州93米沉船探摸取證。
在此基礎上,2016年煙臺打撈局正式成立飽和潛水課題小組,一方面做好打撈主業(yè),一方面大膽研發(fā)飽和潛水生命支持保障技術,正式開啟了向大深度飽和潛水探索的步伐。
通過不斷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研發(fā),如今煙臺打撈人具備了氦氧混合氣常規(guī)潛水150米以淺作業(yè)能力,形成了400米飽和潛水技術儲備,構建了空氣潛水、混合氣潛水、飽和潛水、水下機器人作業(yè)的一整套飽和潛水應用技術。2017年12月,成功完成180米飽和、200米模擬巡潛試驗。
僅僅經過3年多時間,就具備了大深度潛水作業(yè)整體能力,煙臺打撈人以科技為引領,用堅強的毅力完成了又一次跨越。
全國領先潛水醫(yī)療形成堅實技術支撐
“你們起步比較晚,可步伐怎么敢邁這么快?”在了解了大深度潛水所存在的風險后,記者不禁疑問。
“我們有潛水醫(yī)療技術儲備作為支撐!”煙臺打撈局打撈船隊副隊長、潛水病醫(yī)院院長紀培浩自信地表示。
據介紹,飽和潛水簡單地說就是潛水員先進入生活艙,在設定的深度使身體達到飽和狀態(tài),作業(yè)時進入閉式潛水鐘,到達水下作業(yè)點后出鐘作業(yè),完成任務后返回潛水鐘,并被提升到水面回到生活艙,再換下一組人員下水。如此反復,水下工作全部完成后,所有潛水員一次減壓出艙。
這種方式,相比傳統(tǒng)潛水有明顯優(yōu)勢,國際目前最深達到500多米。但飽和潛水需要潛水員呼吸與深度相應壓力的高壓氣體,這會給潛水員帶來諸多生理極限問題。同時,結束作業(yè)后如果減壓不當,會導致嚴重的潛水減壓病。
據了解,煙臺打撈局潛水醫(yī)療保障和潛水病治療經驗豐富,有著30多年來對潛水病的預防和治療實踐,居于國內領先水平。多年來,重癥減壓病的死亡率從10%降到3%,致殘率從原來的20%降低到現在的5%。很多脊髓型潛水減壓病人“抬著進來,走著出去”。
“對潛水病能防能治,為潛水科研與實踐提供了重要保障,所以混合氣常規(guī)潛水以及飽和潛水技術應用探索一旦啟動就發(fā)展迅速?!奔o培浩表示。
據介紹,盡管國際國內擁有此類技術的公司高設壁壘,但煙臺打撈局潛水醫(yī)療保障團隊堅持科學自信,秉持嚴謹實證的科研態(tài)度,3年累計收集資料1000多萬字,開展大小試驗16次,從空氣飽和、氮氧飽和、氦氧飽和,一步一步做起,掌握第一手參數資料。不但要求知道每一步“如何做”,還必須知道“為什么這樣做”。編寫各種程序、方案120多萬字,創(chuàng)新工作順利開展,安全零事故:
2015年10月,首次在老鐵山水道開展氦氧混合氣潛水作業(yè),最大深度達72米;
2016年6月,在四川廣元白龍湖救援行動中采用氦氧混合氣潛水,最大深度達69米;
2016年12月,在浙江臺州海域“浙嶺漁91002”沉船搜尋與探摸任務中,采用混合氣潛水深度達到93米;
2017年12月21日,完成180米氦氧飽和潛水、200米模擬巡潛。
“只要紀院長到了現場,我們的心里就有了底。即使不小心得了潛水病,也不怕。因為我們有可靠的潛水醫(yī)療‘背書’?!眳⑴c180米飽和潛水訓練的煙臺打撈局第三潛水隊隊長呂磊表示。
有了這種“背書”,讓參與飽和潛水的潛水員進艙前的忐忑,變成了對未知海洋的期待。當4人完成飽和訓練緩步從類似載人航天返回艙內走出之時,堅實的腳步為煙臺打撈局飽和潛水歷史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“180米只是一個起點,我們正在做好充分準備,肩扛使命,潛向深藍,早日突破300米、400米、500米大關,把飽和潛水技術轉化成生產力!”楊曉仁激動地說。
大噸位整體打撈技術引領行業(yè)發(fā)展
“科技創(chuàng)新是我們走向深海、遠海的重要驅動力。堅持科技創(chuàng)新,讓我們感受到事業(yè)有奔頭!”談起飽和潛水技術的穩(wěn)步推進,楊曉仁坦言。
他表示,過去一直在學習、追趕歐洲技術,近年來則堅持一邊趕超一邊自主研發(fā),通過產學研結合開展科技創(chuàng)新,在打撈工藝、設備、信息化等多方面取得顯著成效,很多方面已達到世界前列,其中“大噸位沉船打撈”成為突出代表。
“過去萬噸輪算是很大的了,現在20萬噸、30萬噸、40萬噸的船比比皆是。如果這些‘大家伙’在我國港區(qū)或主航道沉沒,而打撈能力不足,就會出現‘一船沉沒、全港癱瘓’的尷尬局面?!睏顣匀时硎?,正是這種責任意識、使命意識,讓他們很早就致力于大噸位沉船打撈技術的研發(fā)。
據介紹,2009年他們在打撈沉船“暢通”輪的艉段時,由于船舶結構線型變化大,總重超7000噸,傳統(tǒng)打撈方式遭遇“攔路虎”。
為此,他們大膽設想,將陸上造橋的液壓千斤頂技術經過改造,應用于打撈作業(yè)中,最終圓滿完成了任務,大大增強了全局以創(chuàng)新為引領、提升中國打撈技術實力的決心。以此為開端,煙臺打撈人開始了向大噸位打撈技術、設備的研發(fā)之路。
如面對打撈作業(yè)前,沉船水下姿態(tài)、局部損傷情況和水底底質情況難以摸清的情況,煙臺打撈人攜手企業(yè)和研究機構,研發(fā)了“三大利器”:用三維聲學掃描聲吶,獲取沉船的多角度三維點云數據,大大優(yōu)化打撈方案設計;研制水下低照度照相機,讓潛水員變身攝像師,讓損傷觀測不再“盲人摸象”;抽油作業(yè)、鑿打千斤洞時,需要判定淤泥情況,剖面儀的研制成功,使難題迎刃而解。
他們還開展沉船打撈計算機模擬和輔助決策技術研究,改變了以往相關軟件之間無法實現數據共享的窘境,使數據統(tǒng)一調用,提高打撈方案設計效率,降低了成本,在國內外尚屬首次。如今,依托相關監(jiān)控平臺,在救撈母船上就能獲得數據與畫面,實現了打撈過程可視化。
這些創(chuàng)新成果,在自2014年起由煙臺打撈局承擔、歷時3年的交通運輸部重點科技項目“大噸位沉船整體打撈探測、起浮技術及裝備”中均精彩呈現,顯著提升了我國快速處置大噸位船舶遇險、沉沒等重特大事件的能力,提升了我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。
據介紹,2017年世界矚目的韓國“世越”號打撈所使用的技術,就是采用這種大噸位整體打撈技術。該項技術在渤海“碧海行動”沉船打撈工程及一些指令性打撈項目中,也發(fā)揮了重大作用,取得巨大社會效益。
“隨著大噸位抬浮技術的成熟,一些次要矛盾又成為主要問題?!睙熍_打撈局打撈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王道能表示,他們由此對新型打撈、工藝、裝備、軟件進行一系列研發(fā)、改進和應用,極大地提高了作業(yè)效率,降低了作業(yè)成本。
以前鋼絲兜底的千斤洞,需要潛水員水下“老鼠打洞”式地作業(yè),因此每個洞通常需要1至2個月,打撈一艘沉船往往以年為單位。自從把陸地上的非開挖管線施工技術經過改造運用到海上后,千斤洞的攻打一天一個,施工時間變成以月和以天為單位計。
沉沒時間長的船舶,一般破損嚴重,淤泥滿艙,如何安全起浮是個難題。以前靠經驗手動查表計算,不僅速度慢,也估算不準。自從引進船舶破艙穩(wěn)性計算軟件并加以二次開發(fā)后,打撈前可以建立沉船數學模型,以此做出的打撈方案和實際打撈角度誤差控制在0.5度以內,吃水誤差控制在7至8厘米……
據統(tǒng)計,2014年以來煙臺打撈局科研總投入超5000萬元,承擔、參與了國家科技項目3項、交通運輸部科研項目1項,編寫交通運輸部行業(yè)標準5項,自主研發(fā)局內項目3項,在大噸位沉船打撈、高效率快速打撈、潛水應用等關鍵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。
引人才聚資源“科技興局”再出發(fā)
“積極引進人才,集聚內部資源,建立激勵機制,爭取國家、部級科研項目……現在,我們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圍!”見到記者,煙臺打撈局規(guī)劃建設科技處副處長張潔高興地說。
她表示,“科技興局”,人才是關鍵。近年來,煙臺打撈局在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、加強應用技術研究的同時,積極推動科技人才儲備和培養(yǎng),使技術人才快速成長,救撈技術研發(fā)應用能力不斷提高。
據介紹,2017年借救撈系統(tǒng)體制改革契機,煙臺打撈局成立了正處級建制的打撈技術中心,把全局與主業(yè)相關的高精尖技術人才劃歸中心集中統(tǒng)一管理,為科技創(chuàng)新提供體制機制保證;同時,組織修訂了相關科技管理制度,進一步理順局內科研項目管理流程,并在薪酬上為高級技術人員制定了高于局整體薪酬體系的待遇標準;設立局長特別貢獻績效獎,對作出重大貢獻的科技項目團隊進行特殊獎勵……一系列有效措施,極大激發(fā)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,提升了科技創(chuàng)新的內生動力。
在此基礎上,全局首次設立科研專項經費,開展專項科研攻關,全力爭取和承接國家級、部級科研項目;聯合企業(yè)、院校走產學研融合之路;關注國內國際各類救撈新技術、新工藝發(fā)展趨勢,做好相關技術的引進、吸收與應用,不斷吹響科學技術攻關、提升整體打撈能力的號角。
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他們還專款支持各基層單位建立各類創(chuàng)新工作室,鼓勵基層技術人員積極參與科技創(chuàng)新,由此涌現出一大批小發(fā)明、小創(chuàng)新。
如“修造船技術創(chuàng)新工作室”已在船舶噴砂除銹工藝及設施設備改進、船舶下水工藝等項目上取得較大突破;“打撈技術創(chuàng)新工作室”在水下抽油技術改進、水下除泥卸貨裝置改進和攻千斤支架改進等項目上取得了較大突破,尤其是在港珠澳大橋島遂工程項目中,一線潛水員借助對水下測試尺、基床回淤擾動工具的革新,有效地增強了沉管對接精度,受到島隧工程總經理部的高度贊揚。
一線打撈技術人員還不斷豐富打撈工藝,與有關廠家合作研制了500噸水下抓斗,為快速清障提供保障;在“遼河一號”輪沉船打撈中,針對沉船自重大、水較淺、作業(yè)環(huán)境復雜等特點,技術人員在國內首次提出特種浮箱打撈沉船工藝,取得巨大成功,填補國內空白;在對中海油老舊鉆井平臺整體回收工程中,技術人員開創(chuàng)了國內整裝油田石油平臺整體拆解的先河……
“今后,我們將繼續(xù)加大自主研發(fā)投入力度,加快實現搶險打撈能力向大深度、大噸位、高效率、綜合處置能力轉變,加快實現向中國遠海、深海以及‘一帶一路’沿線國家海洋、有關國際海域發(fā)展的轉變,以更強大的能力保障我國港口、航道等戰(zhàn)略資源的安全!”楊曉仁表示。